珠海保障房建设全面启动
发布时间:2011/08/18 11:18:35阅读次数:
分享到:
今年拟新建保障性住房7910套,目前15个项目已动工14个
■新快报记者 佚芙
8月13日,珠海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召开新闻记者见面会,向各新闻媒体通报珠海保障房建设的最新情况和进展。根据通报,今年珠海市确定的15个保障性住房项目中,除了安怡花园项目未动工外,其他的均已动工建设,总体上已达到省住建厅“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进度要求。
15个项目14个动工
珠海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副局长陈少翔在媒体通报会上表示,根据今年4月18日市政府与省政府签订的《珠海市2011年度保障性住房工作目标责任书》,珠海市今年保障性住房任务是新增建设保障性住房7910套。其中新增廉租房260套,新建经济适用房2495套,新增公共租赁住房2346套,城市棚户区改造2809套,公共租赁房4077套。
陈少翔介绍,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今年珠海市共确定了15个保障性住房项目,用地面积约78.45万平方米,建设总套数为9764套,其中廉租住房260套(1个项目)、经济适用房2506套(4个项目)、公共租赁房4077套(6个项目)、城市棚户区改造2921套(4个项目)。5月27日,市政府与各区签订了2011年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区政府(管委会)的责任和相关考核工作要求。目前,珠海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已经按照省要求将项目的情况报送省备案并挂到了政府网站。据介绍,珠海市确定的15个保障性住房项目中,除了安怡花园项目未动工外,其他的均已动工建设。根据省住建厅新的保障性住房统计要求,珠海市确定的4077套公共租赁住房中,已竣工3457套,主要分配给企业员工入住。在今年7月13日至14日省政府对各市2011年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完成情况进行年中督查时,珠海市总体上已达到省住建厅“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进度要求。
部门回应任务“注水”
在13日的通报会上,针对近段时间有媒体报道珠海完成2011年保障房任务“注水”,对外公布的“保障房”中,有数千套实际上是拿回迁房或企业建的集体宿舍“充数”的说法,陈少翔也一一进行了回应。
他说:“我们并不是因为国家要考核了才开始进行外来务工人员住房建设和旧村改造,珠海进行这两项工作已经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多次受到国家和省的表彰,只不过今年以来根据要求纳入了考核指标。”他明确表示,“珠海是个年轻的城市,要根据城市需求来制定住房保障措施,需要做的一定会去做,不会为了完成任务而玩数字游戏。”
回应一:外来员工宿舍纳入保障房建设范畴
“珠海坚持保基本、多层次、宽覆盖的住房保障建设原则。”陈少翔表示,2010年珠海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我市住房保障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专门提出了“外来务工人员住房”这个概念。“以前保障房没有这个概念,因此考核中也没有这个指标。”
陈少翔表示,“这个政策实施了12年,珠海解决了3万外来务工人员的住宿问题。”陈少翔说,“如果把外来务工人员的住宿问题全部集中起来解决,成本不知道要高多少,现在就地分散解决,减少了交通、生活成本,方便了外来务工人员,事实证明这种方式更科学、更合理。比如,今年开始启用的高新区科技创新海岸服务中心506套公共租赁房,大大缓解了外来员工远离园区住宿的问题,受到企业员工欢迎。”
回应二:回迁房也是保障性住房
去年以来,国家要求把对城市棚户区改造纳入保障房建设重要内容来推进,并对相关情况进行考核。陈少翔表示,“事实上,珠海市委、市政府从2000年开始,出台优惠政策,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对香洲区26个行政村、38个自然村统一规划,全面进行改造,并根据不同城中旧村的实际情况,给予了拆一免二或拆一免三的优惠政策。经过近10年的努力,主城区基本解决了26个城中村居民的安全居住问题。为此,政府拿出的资源价值数十亿元。”陈少翔说,“把回迁房纳入保障性住房建设是完全符合规定的。”他表示,此次纳入的锦园527套、五洲花城二期1125套,全部为村民回迁房,没有一套商品房。
陈少翔说:“珠海是一个新兴城市,相比老城市,危旧房改造工作矛盾不大。成长中的珠海将根据自身需求确定思路,通过多种方式满足人民需求,从而达到让大家住有所居的目标。”